人民论坛网评|激活优秀传统文化“一池春水”
作者: 来源:人民论坛网 发表于:2021-04-30 09:37:31 文章点击数:[]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,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“根”和“魂”,所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至今依然历久而弥新,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化自信,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,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、现代社会相协调,薪火相传守护民族血脉,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,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,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,在新征程中阔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。
突出强基固本,保护遗产资源,守住传统文化家底。文化因积累而形成传统,传统因积累而产生巨大能量,文化遗产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,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,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要高度重视文化保护与研究工作,有序推进不可移动文物、可移动文物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、地方戏曲剧种、美术馆藏品等普查工作,推动文化保护以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,构建起准确权威、开放共享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,为传统文化保护插上科技翅膀。要借助博物馆、纪念馆、陈列馆、展览馆等文化展示阵地,利用“文化遗产日”等重要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,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教育,广泛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,激发参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热情,切实维护好中华民族精神家园。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,建立健全保护遗产资源、传统知识、民间文艺、中医药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,严格落实民间传统工艺保密、重要非物质文化艺术资料出境限制等要求,向篡改文化历史、假冒文化地标、侵占文化遗产等问题旗帜鲜明说不。
突出赓续传承,建强人才队伍,弘扬传统文化精髓。文化属于每一个时代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更需要引进和培育更多文化人才,助推中华民族文化巨轮破浪前行。要建立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,以“为往圣继绝学”的文化传承责任感、使命感,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谱系、发展脉络和璀璨成果,汲取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政治抱负、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报国情怀等精神力量,在五千年文明滋养中成长为祖国栋梁。要强化人才服务,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加快完善文化人才投入、创业扶持、激励保障、评价发现、流动配置等政策体系,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繁荣民族文化的队伍中来,激励他们积极贡献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,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。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选拔观念,注重以能力、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,减少对学历、身份、地域等硬性限制,加快推进高层次文化产业领军人才、优秀文化创意人才、文化产品营销人才、民俗文化研究人才、非遗传承人、民间手艺人等人才队伍建设,破解文艺创作高端人才匮乏和文化传承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,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坚强力量支撑。
突出兼收并蓄,融入时代元素,焕发传统文化生机。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,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,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,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,有鉴别地加以分析,有扬弃地予以继承,取其精华、去其糟粕,使中华民族最优质的文化基因内化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,焕发出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和持久生命力。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,要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通过文学、美术、音乐、电影等多种形式,运用报刊、电台、电视台、互联网等各种载体,创作出富有魅力、能为世界各国广为理解和接受的文化产品,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。要讲好中国故事,全面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、中国人民圆梦斗争的故事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,向世界人民展现当代中国人民昂扬奋进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。要坚持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,以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,充分运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、孔子学院等文化平台,积极融入电影节、体育赛事等交流活动,着力促进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,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家文化软实力。(作者:夏浩然)
来源:人民论坛网
上一条: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
下一条:回文诗:正读倒读都通顺,古人智慧了不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