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雷博士为学生解读“鼎罐的前世今生”
作者: 来源: 发表于:2025-05-12 17:14:34 文章点击数:[]
5月8日,马雷博士走进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,以“鼎罐的前世今生”为题开展沙龙活动,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。
马雷博士从民间传说入手系统梳理鼎罐的演变脉络,认为鼎罐是由先秦时期西南地区的釜发展而来,地理环境与生活方式对鼎罐形制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新石器时代,城背溪文化时期的陶釜呈现大口、圜底、夹砂等特征,器形古朴粗犷;大溪文化时期,陶釜形制渐趋规整;石家河文化时期釜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三峡地区,在澧水流域也有分布。夏商周时期,三峡地区与清江流域的陶釜成为巴人早期陶器的典型代表。战国至两汉,铜釜兼具实用与明器双重功能。唐宋至明清时期,铜釜变成铁釜,还出现了一种称为“八耳铁釜”或“六耳铁釜”的新型铁釜,成为这一时期土家族地区的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象征。
马雷博士还结合鼎罐研究的实践经验和论文写作,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研究方法和写作要领。他强调,学术研究应当注重问题意识与逻辑框架的构建,从器物功能、文化背景、技术演变等多维度展开分析。论文写作过程中既要重视文献考证与实物分析的有机结合,又要保持批判性思维,对以往的文献和研究进行仔细论证。
本次沙龙活动,通过器物研究这一独特视角,融合历史知识与研究方法,既拓展了同学们的历史文化视野,又提升了学术研究能力,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,为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转化提供了新思路。
供图:王艺琪;撰稿:王艺琪、冯华、马雷;初审:唐莉;复审:张桢;终审:秦静